多年间,李庆屡次献血,是沈阳市第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李远护曾是一位优秀的教师,更是一位不辞劳苦的义工。
过去的11天里,60对农民工夫妻在长沙拍完人生第一张婚纱照。
“杨奶奶巧手工作室”的志愿者们开展公益编织课堂并发放毛线。
按照李天宇生前遗愿,家人捐献其两片珍贵的眼角膜。
10余年来,姜善庭揣着节俭和拾荒所得的积蓄,一路行善。
80岁的杨继英在家里制作棉垫送给社区有需要的居民。
张蓉分享她与丈夫坚守大山18载成为801名留守儿童爸妈的故事
一名退伍老兵,优秀共产党员,立誓一生要做10万件好事。
八年前,陈姝第一次坐上了昆明到磨憨的长途车,开往中国西南边境
行医46年,村医李忠武默默守护着农牧民的生命健康。
90后战士张瑞玺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,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者。
这位侠肝义胆的英雄31年间6次下河从死神手中抢回5名溺水的人
67年来,他自发在卢沟桥接待逾七十国外宾和数以万计的参观者。
自2010年开始,“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”经常去看望藏族学生。
李紫荆刷新了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最小年龄,是最年轻的捐献者
“90后”小伙子陈冠只身报名,成了凉山州一所小学的支教老师。
36岁的女青年吴迪,在北京昌平一家偏僻的养老院工作。
张靖涵每年坚持拿出1000元零花钱来资助一名同龄困难学生。
因为外教的加入,毕节市第一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幅度提升。
“山娃娃古筝班”创办4年来,为三十几名留守儿童带来温暖。
程良义一家的行为,是让生命延续的义举。
张莉捐献的这份“生命种子”将为一名18岁的白血病男孩带去希望
“为了孩子,我想我会继续坚守下去。”刘泽红说。
在长沙献血车上,3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为湖南男子张昊应急献血。
“黎鑫教授助学基金”助学仪式在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举行。
细心、周到、微笑的服务,让每个理发的老人心里充满着温暖。
在村民们眼中,叶连平就是村里不灭的“蜡烛”。
有爱的快递小哥徐春天无偿献血13年,献血量达8000余毫升。
编织队启动“护花使者献爱心”活动,为贫困山区孩子织爱心毛衣。